众所周知,民法典实施前公证遗嘱效力最高。丈夫与妻子共同在公证处留下公证遗嘱一份,约定一方去世后,任意一方不得变更该遗嘱。后丈夫离世,因实际的赡养情况,妻子想变更该遗嘱,故前往公证处撤销该公证遗嘱中自己所有份额部分,后请人重新代书遗嘱。法院是否认可后续的变更行为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本周案例吧!
关于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的评价,自重大执法法制审核制度实施以来,作出执法决定前是否经过法制审核,开展法制审核是否规范,已成为考量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的争议焦点之一。本文结合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制度沿革、重大处罚中的法制审核、各地规范性文件中关于经过听证程序的案件开展法制审核的有关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对法制审核的认定展开了分析。
《民法典》1088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但是在实践中,每一个离婚案件的情况均不相同,那么法院是否支持“离婚家务补偿金”?法院判决考虑的因素有哪些?需要提交什么证据?判决金额又是多少呢?
探望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我国现有的规定来看,现行民法典中仅明确了狭义的探望权即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父或母)享有对子女进行探望的权利。 但实际上在中国,家庭观念远远不止父母与子女,作为同样是直系血亲的(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同样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与牵绊。 尤其是在自己的子女离世后,(外)祖父母会将(外)孙子女视为子女的延续而有了更不一样的感情需求。那法院是否会支持这种隔代的探望权利?和小编一起看看本周的案例。
豪掷2000亿美元的卡塔尔足球世界杯比赛刚刚结束,许多球迷畅爽地过了一把足球瘾,为精彩紧张的比赛欢呼呐喊。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强势资本投资进场和商业销售模式更新,一种叫做“球星卡”的商品逐渐风靡全球,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的是其背后也隐藏了极大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2022年6月,某县公安机关指控余某涉嫌构成袭警罪。该案审查起诉期间,当事人未认罪认罚,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廖建发律师接受当事人委托后,经有效辩护,公安机关主动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不够刑事处罚”为由终止案件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