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司法部发布了第一批八个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发布典型案例,可以对后续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起到较好的示范性作用,有利于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规范化。 在目前行政执法监督缺乏全国统一立法的背景下,主要是由国务院部门,省级人大、政府层面进行了相应立法。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案例指导,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仍然表现出一定的粗放性,各地的监督范围、监督尺度、监督模式均不统一。本文结合典型案例的基本情况,剖析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特点与规律。
近日,网易游戏高管被查,字节跳动、腾讯、微博等公司频繁发布反腐通报,使得企业的反腐问题备受公众瞩目,也凸显出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10月17日,某知名体育明星被曝疑似有不雅行为,多张照片在网上流传。17日下午,该体育明星代言的多个品牌删除相关代言内容。广告代言合同是指品牌方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之间达成的协议,旨在通过明星的推广使产品被更多人了解,并据此向明星支付相应报酬。倘若真有目标客户因此关注产品,那么明星的光环背书可以缩短消费者的信任链条,核心机制则是将明星的名誉信誉与品牌挂钩。明星一旦出现了负面新闻,导致其名誉下降,那么公众可能因其代言产品导致对品牌的评价下降;如果品牌出现负面新闻,同样可能导致公众对明星的评价下降。
图片 本系列文章围绕司法实践中刑民交叉这一疑难问题展开,鉴于大部分案件在刑事与民事程序中可能面临的结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律师为刑民交叉案件提供法律服务时,如何巧妙地选用某种路径又或者组合运用、如何厘清刑民交叉问题的本质及如何使得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便是本系列专题的重点分享内容。
本系列文章围绕司法实践中刑民交叉这一疑难问题展开,鉴于大部分案件在刑事与民事程序中可能面临的结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律师为刑民交叉案件提供法律服务时,如何巧妙地选用某种路径又或者组合运用、如何厘清刑民交叉问题的本质及如何使得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便是本系列专题的重点分享内容。
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愈发频繁的现象,也即同一合法权益受到民法、刑法等不同部门法的多重保护,或同一法律事实引起的法律关系的变动受到民法、刑法等不同部门法的多重调整,民商事纠纷的处理,与刑事案件的处理存在竞合关系或关联、牵连关系,需要综合协调运用民事、刑事等多个部门法进行判断,或者需要从程序上、实体上正确处理多个部门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既惩罚犯罪,又保护合法民事权益的目的。这种现象,被统称为刑民交叉,刑民交叉是一个至今理论界存在诸多争议、实务界未完全形成统一裁判规则的重大疑难问题,它关涉实体法与程序法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实体法问题是刑民交叉中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区分问题,例如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合同诈骗与民事违约、职务侵占与股东、员工损害公司利益纠纷等的刑民界分。程序法问题则是刑事程序与民事程序的顺位问题,即刑事程序优先还是民事程序优先,或者刑事程序与民事程序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