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围绕司法实践中刑民交叉这一疑难问题展开,鉴于大部分案件在刑事与民事程序中可能面临的结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律师为刑民交叉案件提供法律服务时,如何巧妙地选用某种路径又或者组合运用、如何厘清刑民交叉问题的本质及如何使得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便是本系列专题的重点分享内容。
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愈发频繁的现象,也即同一合法权益受到民法、刑法等不同部门法的多重保护,或同一法律事实引起的法律关系的变动受到民法、刑法等不同部门法的多重调整,民商事纠纷的处理,与刑事案件的处理存在竞合关系或关联、牵连关系,需要综合协调运用民事、刑事等多个部门法进行判断,或者需要从程序上、实体上正确处理多个部门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既惩罚犯罪,又保护合法民事权益的目的。这种现象,被统称为刑民交叉,刑民交叉是一个至今理论界存在诸多争议、实务界未完全形成统一裁判规则的重大疑难问题,它关涉实体法与程序法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实体法问题是刑民交叉中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区分问题,例如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合同诈骗与民事违约、职务侵占与股东、员工损害公司利益纠纷等的刑民界分。程序法问题则是刑事程序与民事程序的顺位问题,即刑事程序优先还是民事程序优先,或者刑事程序与民事程序并行。
民间借贷行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表现形式伴随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变化、丰富。我国高速增长经济导致的巨大资金需求催生出空前的民间借贷规模和范围的同时,相当一部分民间借贷逃避监管和打击,处于非法运营地带,包括以借贷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高利贷,以及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擅自从事放贷业务的职业放贷人。为了避免恣意发展的民间借贷对社会金融秩序造成超出管控的负面效应,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立法活动,将非法借贷纳入刑事司法打击范围。
受当前经济环境影响,民间借贷纠纷中越来越多的债务人无力偿还借款或者选择恶意拖欠借款。但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债权人当初凭情义和信任借出去的钱,最后却得凭本事收回来,此时,为增加借款回收的几率,将夫妻一方的借款认定为夫妻共同借款可以有效的促成调解或者完成强制执行。接下来让我们正确打开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方式。
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部分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整治“天价彩礼”问题。那么,多少数额属于“天价彩礼”?彩礼返还的条件又是什么?本期案例将围绕彩礼纠纷问题进行探讨。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二审稿本来存在“隔代探望权”,但经过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鉴于目前各方面对此尚未形成共识,可以考虑暂不在民法典中规定,因此目前实操中,祖父母、外祖父母难以实现隔代探望的,可以通过诉讼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解决。